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

提振社會公德心之我見

公德心是國民道德的具體表現,一個國家的強盛,社會的興替,端繫於國民公德心之有無。現代社會普遍存有偏頗的觀念,即是過份重視經濟建設的發展,以為經濟建設便足以帶動國家社會的進步,甚而認為在進步的過程中,社會公德心的敗壞和淪喪是必然的現象,不足以憂慮。殊不知,國人若缺乏公德心,則社會將隨之紊亂,紀律因而鬆弛,進而腐蝕了辛苦建設的成果。 國父說:「國者人之積,人者心之器,而一國事者,一群人之心理現象。」此一心裡現象即指公德心而言,足見公德心乃國力之基礎,社會之張本。
  公德心為國家社會興衰之關鍵。析而言之,就個人而言,公德心可提昇個人人格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塑造健全人格的好國民。就社會而言,足以建立祥逸和諧的社會,一旦群己關係確立,推己及人的精神便容易發揮,對社會自然會產生一份責任感,以忠恕之道,共同維繫社會倫理和秩序。就國家而言,若公德心發揮至極致,國家個人乃視為一體,國家之安危即個人之安危,形成國民共識,同心促進國家之繁榮發展。
  近數十年來,社會公德心之消沉不彰,雖不致痛心疾首之地步,但國民公德和經濟發展無法配合,造成畸形社會乃是眾所皆知的事。究其癥結所在,端在社會形態轉變之時,人心卻無法同調,無法即時適應的結果,便是造成社會失調。其次教育的偏頗亦是國民人格扭曲的禍首,現行教育汲汲於填鴨知識之灌輸,忽略道德倫理之培養,以至於基本的法制精神無法深植人心,更遑論公德心的發揮與提昇。緣此,為切中時弊,個人認為應落實左列四件要事:
一、發揮忠恕之道,建立群己關係
公德心之建立,須從私德做起。個人需先克己復禮,然後推己及人,發揮忠恕之道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建立一公德尺寸。進而將個人與社會視為一體,就近取譬,將公德心之發揮蔚為風尚,提昇整體社會公德。
二、加強公民教育,培養健全人格
公民教育乃教育之主流,其目的是為培養健全理智、情感諧調之國民。人格健全且智慧理性的人民必能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;情感豐沛、富同理心的公民必對社會存有一分關愛,不忍破壞。因此,只要我們能加強公民教育,以四育為內容,以青年守則為規範,相信在潛移默化中,社會公德亦飛軒而上。
三、鼓勵道德勇氣,維護社會正義
道德必須以勇氣作支柱,才能完全落實實踐。秉持對社會的責任感,激發出的保護欲望,即是道德勇氣。可惜國人大多受傳統性格影響,存有鄉愿作風,對於破壞法紀的行為,多選擇隱忍姑息,造成養癰貽患。只要國人適度拿出道德勇氣,以正視聽,以匡時弊,公德正義必可長存。
四、勵行法制精神,貫徹公權行使
法紀是社會的綱維,國人守法意識不足,缺乏社會責任感,亂象四起,紀律廢弛,公德心無處培養起,國家亦跟著沉淪。社會倫理之倡導必先從守法精神培養起,而政府更需率先為之,貫徹公權力之行使,維護國家法紀尊嚴,方足以收風行草偃之效。
公德心為國民實現道德倫理之具體表現和教育成果,為國家盛衰、社會興替之關鍵。一個經濟繁榮、社會進步的國家,絕不能停留在道德落後的階段,以上所提方法,可謂切弊針砭,只要我們有信心、有毅力,按部就班、循序漸進,必可提振公德。

資料來源:金庸,國文作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