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

如何改善社會風氣

  禮記禮運大同篇中所言:「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、寡、孤、獨、廢、疾者,皆有所養」的大同思想,正是固有道德中,發揮仁愛之心的最高表現。而今日之人,有錢寧願揮霍,但對慈善捐贈,卻往往是一毛不拔。傳統的美德何在呢?蔣公曾說:「中華民族,立己則盡分不渝,愛人則推己而不爭,義之所在,則當仁不讓,利之所在,則絲毫無私。」反觀今日,詐欺營私,人稱有本事;奉公守法,人道不合時宜,難道中國人的禮義廉恥之心,真是喪失殆盡了嗎?
  經濟社會的進步,資本主義的倡導,雖於人類文明上有著不小的貢獻,但同時卻也在不知不覺中,嚴重影響了我們原本善良淳樸之風氣,並為人們帶來和培養出不少的惡習。人民所學習的不是奮勉求知、刻苦自立的精神,取而代之的是奢靡荒佚、汲汲營營的的社會歪風。「恥不若人」的觀念已不復見,整日在紙醉金迷下生活的人們比比皆是。「不勞而獲」的念頭,常動搖民眾的意志力和向善心。犯罪行為與日俱增,明禮知恥的良好風範已不多見。殺人搶劫按接連發生,使得人心惶惶,公德心和仁愛心被眾人遺忘,「老安少懷」成為渺不可及之理想。迷失的民眾,總是對現實感到不滿,常懷有忿而不甘之心,享受權利卻不盡義務,從不捫心自問自己對國家盡過多少的力量。
「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」之理,人人皆應理解和體會。改正歪風邪俗,實已到了刻不容緩之地步,茲分述己見如下:
一、生活合理化,響應節能減碳之政策,厲行勤儉樸實之生活,不過份奢侈糜爛,不盲目追求流行,保有純真之心,一切食、衣、住、行力求簡單樸素。
二、消除游手好閒、好逸惡勞之風氣,務必使人民以擁有正當職業為榮,以作為一個好國民為傲。
三、徹底消除特權行為和意識,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,每個國民都享有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,有都必須對國家盡應有的義務,將特權想法從潛意識中完全去除,根除任何特權行為的發生,將社會風氣領向一個清潔祥和之境界。
四、政府政策不可朝令夕改,整頓措施要徹底執行,以贏得人民之信任和擁戴。明察秋毫,防微杜漸,弊端一經發現,務求徹底改過,免生後遺症。
五、加強教育功能,以收移風易俗、變化氣質之效,重新塑造出樸真善良的社會風氣。
國父說:「國家之亂,繫乎社會之隆污;社會之隆污,繫乎人心之振靡。」今日的台灣,雖然豐衣足食、生活安逸,但萬不可苟且偷安、樂不思蜀,而應居安思危,深切時代之所趨,務使人民行為合乎規範、社會民情正常合宜。改善社會風氣,必須付諸具體作為,唯有劍及履及、釜底抽薪、持之以恆,才能收到理想成效。人人抱著臨淵履薄,戰戰兢兢的心情,不分大小、黨派、種族或性別,宜改則改,宜革則革。只要大家淬礪不懈,必可圓滿達成改正歪風惡習,建立良好社會風氣之效,共同建立安和樂利的社會。

文章引用:國文作文,金庸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